在水泥制品生產過程中,溫度和濕度對制品的質量和性能有著重要影響,可在原材料、攪拌、成型、養護等環節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有效控制。具體如下:
一、原材料環節
1、溫度控制
水泥:水泥儲存時應避免陽光直射,可采用遮陽棚等措施,防止水泥溫度過高。在高溫季節,若水泥溫度過高,可適當延長水泥在罐內的儲存時間,使其自然降溫后再使用。
骨料:夏季高溫時,可對骨料進行遮陽覆蓋,或采用冷水噴淋骨料的方式降溫;冬季低溫時,可對骨料進行預熱,如使用蒸汽管道對骨料倉進行加熱。
2、濕度控制
骨料:定期檢測骨料的含水量,根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。對于含水量較高的骨料,可采用晾曬、烘干等方式降低含水量;對于細骨料,如砂,可設置專門的砂倉,并配備除濕設備,控制砂的濕度。
二、攪拌環節
1、溫度控制
水溫調節:夏季可使用低溫水或冰水攪拌混凝土,以降低混凝土的出機溫度;冬季則使用熱水攪拌,熱水溫度一般不宜超過 80℃,以免影響水泥性能。
攪拌設備降溫或保溫:在高溫環境下,可對攪拌機采取遮陽、通風等降溫措施;在低溫環境下,可對攪拌機及輸送管道等進行保溫處理,如包裹保溫材料。
2、濕度控制
根據骨料濕度調整加水量:基于原材料環節對骨料濕度的檢測結果,準確計算并調整攪拌時的用水量,確?;炷恋乃冶确显O計要求。
三、成型環節
1、溫度控制
環境溫度調節:盡量在溫度較為適宜的環境中進行成型作業,當外界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時,可在成型車間設置空調、暖風機等設備,將環境溫度控制在合適范圍內,一般控制在 5℃-35℃為宜。
模具溫度控制:對于大型水泥制品或對溫度敏感的特殊水泥制品,可對模具進行溫度控制。如在模具內設置加熱或冷卻管道,通過循環熱水或冷水來調節模具溫度,使其與混凝土的溫度相適應。
2、濕度控制
環境濕度調節:成型車間的環境濕度應保持相對穩定,一般控制在 40%-60% 為宜。可通過安裝加濕器或除濕器來調節環境濕度。
防止水分過快蒸發:在混凝土成型后,可立即覆蓋塑料薄膜等保濕材料,防止表面水分過快蒸發,影響水泥的水化反應和制品的表面質量。
四、養護環節
1、溫度控制
自然養護:夏季高溫時,可采用遮陽網覆蓋水泥制品,避免陽光直射,同時增加澆水次數,利用水分蒸發帶走熱量;冬季低溫時,采用覆蓋保溫材料如草簾、棉被等進行保溫養護。
蒸汽養護:嚴格按照蒸汽養護制度控制升溫速度、恒溫溫度和降溫速度。升溫速度一般不宜超過 15℃/h-20℃/h,恒溫溫度根據水泥品種和制品要求確定,一般為 60℃-80℃,降溫速度不宜超過 10℃/h。
2、濕度控制
自然養護:定期對水泥制品進行灑水保濕,保持制品表面處于濕潤狀態。灑水頻率根據環境溫度、濕度和風速等因素確定,一般每天灑水 3-5 次。
蒸汽養護:在蒸汽養護過程中,要保證養護室內有足夠的濕度,可通過在養護室內設置噴霧裝置或定期向地面灑水等方式增加濕度。